【假如我的故事出成一本書,你們會願意買嗎?】
小說排版來到最後階段,這幾天都忙著選擇封面的照片,甚至書名。原來,出一本書最痛苦的,並非撰文階段,而是找出版社,及隨後的排版階段。
沒有誇張,這個故事從第一隻字,到找出版社,到今天,輾轉之間,我真的花了足足超過四年。
這幾天看回了五年前的每張照片,美好回憶逐格流動。很久沒有從頭到尾重看一次那年的回憶,縱事過境遷仍如昨日無異;我不想永遠停留在那個時空裡,畢竟魂牽夢縈的掛念,終歸也得醒過來。
這幾年來,因為這本小說,仿佛那個時空還沒有與我道別,我還是五年前的那個我,或許,當小說正式誕生後,那段經歷將真正成一個故事了。
有看過我小說的朋友,大抵都知道,我決意執筆把那段經歷寫成故事,正是源於塔斯曼尼亞一閃而過的決定,如像這張海報般:假如你的人生被拍成電影,有誰會願意購票入場看?我沒有那麼遠大目標,就是有一刻奇想,那年來的經歷曲折離奇,假如寫成一本小說,會有人願意買嗎?
銷情如何我不敢奢想,朋友們與各位讀者常常戲言,往好的方向想,你這個人比較倒霉,才有無限個奇詭故事可以分享,成為「有故事的旅人」。我忘記了在哪看到這張海報,這天回想起,突然百感交集,我從Facebook Page全盛時期,每每一個Post已有過百Like、一天逾千點擊,到今天已經衰落至有三十Like、逾百點擊已得「還神」。
沒有澳洲的那年,就沒有「迷。忘於澳洲360天」,也沒有「有故事的旅人」,當然這一切都不能健在。四年過去,我縱有16,000個粉絲,在Facebook的「玩法」下,當中有沒有160人追看也成謎。所以,還能看得到這個Post,感謝還願意給我一個Like的你們,願意支持我一個個廢話多多的故事。